2024/3/2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书会读书会

你离更好的父母,只有8本书的距离

做父母,应该算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 

随着大表哥(三岁男娃)一天一天长大,我已常感力不从心。 

回顾过往三年: 

当大表哥莫名哭闹时,我高声吼过他; 

当工作一天疲惫不堪,大表哥却怎么都不肯配合洗漱的时候,我崩溃哭泣过; 

有次他发脾气,打到我眼睛,实在太疼了,我克制不住,还手了……还手了…… 

深深地体会到,做妈妈比任何事情都更挑战我的智商、耐力和修养; 

也意识到,想要成为好父母,不能仅凭愿望,还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应对方法。 

以下是我最近2年自己看过的,觉得对亲子关系比较有帮助的8本家庭教育类书籍,推荐给大家。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孩子:挑战》 

豆瓣评分:9.2 

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书名更是一针见血:每个孩子都是战斗力爆表的小战士! 

一本非常实用的方法论书籍,有三十八章,每一章说一个主题,又配有相当多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仅适合国外家庭,也非常适用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家庭关系。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老一辈那种家长独裁式教育已然崩塌了,孩子在渐趋民主的社会生活中早已懂得了自己的“权利”。而对“民主教育”处于知识荒芜状态的家长,却对此手足无策。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实用性超强,适合案头常备,一读再读。 

如果,家庭教育的书我只能读一本,此书堪当。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豆瓣评分:8.8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如果能把这本书反复研读,可以断言将会彻底改变你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亲子沟通不畅,有时候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因为缺乏理解。 

书籍内容操作性强,既有心理分析又有方法介绍,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描述日常可能遇到的亲子沟通难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相信我,你一定会在其中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 

在我眼里,作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崇敬作者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之深,也感慨他的孩子何其幸运。 

综上,5星推荐。 

3  《正面管教》 

豆瓣评分:8.7 

核心理念: 

对待孩子要不惩罚、不娇纵;作为父母要和善而坚定。 

观点摘录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重要性?(心灵纽带) 

3.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 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惩罚造成的四个负面效果: 

1. 愤恨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 反叛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 退缩 

a. 偷偷摸摸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 自卑 ——“我是个坏孩子” 

…… 

一本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育儿工具书,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与《孩子:挑战》都相近,建议空闲时间不多的父母,从两本中选读其一即可。 

《当我遇见一个人》 

豆瓣评分:8.5 

本书观点: 

1 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 

1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这本书看似在谈亲子关系,其实是在觉知,疗愈自己: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你,以及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亲子关系? 

共鸣不少,同时也震颤于她那些颠覆传统的新观念。例如—— 

对是否要满足孩子欲望的观点: 

“孩子的欲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 

不赞成节俭的言论: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的丰盛,请收回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下一代。” 

读来有石破天惊之感。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豆瓣评分:8.5 

了解家庭系统对人的影响——这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家庭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尔的经典著作。 

书中深刻地分析了人在家庭中所经历的成长和蜕变,以及互相之间的影响,从中探讨人如何建立自我价值、人际沟通及生活模式。 

有生机、教养良好的家庭: 

1. 自我价值感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力量的源泉; 

2. 沟通直接,清楚,真诚; 

3. 家庭规则富于弹性,人性化; 

4. 与社会的联系是开放充满希望的。 

作者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家庭生活方式,使家人能够在相遇时真正感受到对方眼睛里闪现出的光芒。 

《为何家会伤人》 

豆瓣评分:8.4 

讲述原生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由此引发的子女成人后的诸多问题。很多人表示是哭着读完的。 

缘何家会伤人?每个父母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保持警觉之心,别让下一代,重蹈我们的覆辙。 

观点摘录: 

1. 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拥有第一发言权。 

2.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3. 太过顺从父母的孩子容易缺乏存在感,形成的价值感都来自于外部认可。 

4. 分离是亲子关系的最终发展方向,拒绝分离就是拒绝成长。 

5. 溺爱孩子的父母,爱的其实是童年那个严重缺乏爱的自己。他们把爱投射在孩子身上,以补偿自己的内在小孩,而这种满足与孩子本身的需要往往相距甚远。 

6. 孩子的叛逆和被动攻击都是对本身成长空间被压缩的反抗。 

7. 与任何人过度紧密地黏在一起,都会阻碍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 

“ 健康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孩子这样做,目的只是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 ” 

《故事知道怎么办》 

豆瓣评分:8.4 

当孩子不听话时怎么办?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办法——"隐喻法" 

相信大家都在生活中因为对孩子说教而碰过壁,孩子对说教式的沟通完全听不进去,只有游戏和故事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如果一个故事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如实呈现孩子的心灵状态,并带着爱和鼓励,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或提供一个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孩子就会接收到故事中的讯息,令人惊喜的改变会由此而发生。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丰富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通过故事来化解孩子的各种挑战行为。 

非常非常喜欢书中的两句话: 

故事如风,来自远方,你心自知。 

——非洲谚语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而我觉得这个世界是由故事组成的。 

——作者引自某位美国故事家 

《别永远伤在童年——如何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豆瓣评分:8.7 

这本书放在最后,是因为严格来说它不是一本育儿书,归为身心灵成长可能更合适。 

之所以推荐,是因为我觉得成年人可以借助这本书回溯和疗愈自己的童年,然后逆向思考:如果不想孩子重复我们的童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 

其实养育一个新生命,也恰恰是修复自我内在创伤的契机。孩子出生后,我们为了孩子成长而去不断学习和自我觉察,也许一开始是为了孩子,可越往后越发现,其实是孩子帮助我们在成长。 

在我们的生命中去发现爱的存在,并将爱活出来。那些原本被痛苦、焦虑、孤独所折磨的内心,就可以重新和这个世界发生链接,人的自我成长与修复,就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读这些书很大感受是,绝大多数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亲密关系,家庭成员,甚至可说是任何的人际关系。 

纵然读书不能解决做父母的所有难题,但会让我们有更大的概率开悟和觉察,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惟有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才可能成为更好的孩子。 

与君共勉。 

文章转载自525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