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0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电影治疗电影治疗

看电影的能力,是自我成长的重要标配 | 影评大赏盘点

嗨,大家好呀!这里是看完了N部影片的小馆  (●'◡'●)

 

在刚刚结束的影评大赏活动中,出炉了许多精彩的影评。

答主们不止挖出电影隐藏的底层逻辑,还分析了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影评回答的角度也很别致。


哟哟,一起来围观15篇精选影评吧!

 

影评大赏活动详情:https://www.xinli001.com/qa/100599705


       

精选影评回答1:
▷ 来自答主: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 影片推荐:《千与千寻》-豆瓣评分9.4

 

无脸男:

1.没有身份(无脸,身体无形);2.没有工作(在那个世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3.没有社会地位(那个世界算是一个社会);4.没有任何人际关系(千寻和他说话之前)。

 

在千寻让他进屋避雨之前,他永远都是一个人,孤独地在外面,面无表情地看着别人的热闹。

他没有脸,靠着一个白色的面具,空洞的眼中,好像布满了忧伤与无奈。

 

他本是善良的人。上流社会的唯利是图、人们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自卑于社会地位,让他变成了疯狂而偏执的“坏”人。

 

众所周知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类最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

而无脸男,没有归属与爱,没有尊重,直到遇见小千。

 

当无脸男极力讨好小千,却被他心里唯一的小千拒绝时,该多么痛心啊。他唯唯诺诺,害怕失去,渴望着,又没有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而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

 

无脸男追随着小千,无论旅途多么艰辛,无论一去不返的风险多大,他都一直陪伴在小千身边。

最后,无脸男找到了工作——钱婆婆的助理,可以实现自我。工作在那个世界是证实人的社会意义的东西。

 

正如歌词里所唱的:“朝阳初照下的静谧的窗边,归于虚无的身躯,渐渐得到充盈。从此我不再去追寻大海的彼岸,因为我已找到了那耀眼的宝物,一直就在这里,就存在于我的心里。”

这所指的不仅仅是在白龙帮助下千寻从透明变成实体,也指无脸男从“三无”小透明变成有工作有地位的人了。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千与千寻》无脸男这一角色代表什么?

        

精选影评回答2:
▷ 来自答主:答疑馆小耳朵
▷ 影片推荐:《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评分9.7

 

“救赎”到底是什么,可能导演有他的答案,而每个观看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在我看来,“救赎”应该是救赎了他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大部分人,遇到安迪这样的遭遇,我们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至少换做是我,我肯定做不到这么好。我会抱怨,我会愤恨不平,老婆为什么要出轨,要伤害我?为什么又是我来承受这个不白之冤?可能我会在愤愤不平中抑郁寡欢,在监狱度过余生,然后这一辈子就彻底毁了。

 

但是安迪没有,这是他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虽然难以洗刷冤屈,但是他想办法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给自己争取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而且,他也做到了,他逃出去了,而且有钱,过上了自己理想的自由生活。

 

我们遇事很容易停留在抱怨里,为什么别人要这么对我,为什么世界如此不公平?

可是,有什么用呢?很多时候,世界真的是不公平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是可以给予一些启示的。

 

事情已经这样了,怎么办呢?

只能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好了,尝试去争取不一样的人生。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到底指什么?

       

精选影评回答3:
▷ 来自答主:王竞
▷ 影片推荐:《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评分8.5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自己是魔丸还是灵珠,就如同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男是女,无法选择我们的原生家庭一样,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我们对待这些无法选择的事情的态度,也就是我们自己活着的目的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是一门“目的论”心理学,这是它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最大的差异。

经典精神分析强调因果,因为你的童年遭遇,成长经历,所以你形成了这样的人格,这种处事的模式;

阿德勒认为人们做的每件事每个选择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你对任何一件事情的态度,看法,选择和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从因果论来看,因为哪吒是魔丸,是生而就有缺陷的,这种本身的不足会让我们自卑并因此影响我们一生,我们将之称其为命运;

而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出生与否并不重要,我们自己选择自卑是为了超越自卑。只有当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接纳不足的自己,我们才有勇气去改变。

 

哪吒也并不是一直都有逆天改命的勇气的。当他知道自己是魔丸的时候,他也自卑过,也曾想要放弃自己,这一刻他的目的是不想自己魔丸的身份连累家人;可是当他感受到家人们对他的爱,他做出了保护家人的选择,他要用他的力量保护他爱的人,这变成了他的目的,他超越了自卑,鼓起勇气去敖丙争斗。

这种转变与他是魔丸还是灵珠无关,与他的目的有关。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看《哪吒之魔童降世》解析“我命由我不由天”

              

精选影评回答4:
▷ 来自答主:周弗逸
▷ 影片推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豆瓣评分8.9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我们每一个人,并非是因为性而驱动,而是为了寻找关系。

 

松子的热情,由何而来,来自于她一直在寻找关系,寻找内心最为亲密舒适安全的连接。这份连接最早由母亲赋予,婴儿因为被母亲的乳房慷慨的喂养之后,她围绕着乳房,慢慢地形成了自己是可以被给予的、可爱的、有能力等等的自我意象。并且借由母亲的乳房,认识了乳房后的人、人后的房间,房间后的世界。借由这份安全和信任,逐渐和整个世界互动。

 

但是如果在婴儿养育的过程中,这个乳房是吝啬的、情绪化的、有时来有时不来的,不能及时提供满足和安慰的,这个时候,这个婴儿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是失控的、不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并且有迫害的,而形成的自我意向是不可爱的、不配得的、被贬低的、忽视的、糟糕的。

 

偏偏,松子爸爸的微笑,就是那个糟糕的坏乳房。

 

松子渴望和世界连接,也渴望和亲密有爱的情感连接,但是当她带着自己那个糟糕的自我意象的时候,每一次都是走进的渣男,以及渣男所带来的的失控的世界。那些渣男,无不是当初松子心目中爸爸的化身,贬低她的、利用她的、呵斥她的、毒打她的。而松子每一次的奋不顾身,她仍然渴望成为父亲心中最珍贵的孩子。

 

情感固然真挚、赤诚,但是因为松子内在的自我意象太糟糕了,每一次面对着男性,和另一个女性竞争的时候,松子都会败下阵来,那只是意味着,在爸爸心目中,永远有更重要的妹妹。松子永远比不上其他的女人,自然也不可能有男人珍重的视她如珠如宝。

 

其实,松子在生命最后的时光,是有可能改变的,那来自于她内心和一位女性好友的连接,借此她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点来自女性情谊的良善,最初的版本是,松子和她妹妹之间的感情与信任。

 

可惜,松子还是死了,她如此的不堪、又如此的善良,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天使来过的痕迹。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书评回答:【影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对生命的热情从何而来

              

精选影评回答5:
▷ 来自答主:张凯丽kelly
▷ 影片推荐:《阿甘正传》-豆瓣评分9.5

 

当阿甘穿着铁鞋卡在路边时,阿甘的母亲努力地帮助阿甘拔出脚后第一时间,理理自己的帽子和裙摆,收拾好一幅“精致优雅”的姿态,回怼路旁看笑话的那2个中年男人,对阿甘说:不要管其他人,他们并不比你强。如果上帝公平,他会给每个人一幅脚撑。

 

阿甘不止一次的说:自己妈妈能把话讲明白,能讲到他心里去。

这意味着:阿甘妈妈有接受他的情绪,并积极给他暗示和期待。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都带着脚撑,有着自己的局限性,把自己设定在一个圈子里。而有些人,被逼着挣脱后,就学会自由地奔跑。

 

她教阿甘坦然面对生死;

她教阿甘蠢人和蠢事的差别;

她教阿甘相信希望,期待下一口巧克力。

 

这是一位有智慧和慈爱的母亲,也是一位深谙世故犀利倔强的母亲。

 

阿甘,一个傻子。凭着执拗,专注和某种幸运而功成名就,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心生不甘。

 

这个男子,一生就爱着那个5.6岁在校车上听到的天使之音的珍妮。

等了小半辈子,已成亿万富翁的阿甘感到孤独了,等来珍妮,即便每天看她睡觉都觉得幸福,充实。

 

一个传奇人物的成长,激动人心的是世界给他的馈赠和机遇,可更打动人的是那些跌宕起伏很琐碎的平凡小事。

 

爱情是这样,友情也是这样。

 

阿甘,一位能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人。

或许就像他的那场惊世骇俗地奔跑:除了睡觉,就在跑步。一步一步,看尽山川河流。

 

愿你我能挣脱那双脚撑,亦或者:戴着脚镣跳舞。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怎么看《阿甘正传》中母亲对阿甘的教育意义?

              

精选影评回答6:
▷ 来自答主:shirley❤ 
▷ 影片推荐:《黑天鹅》-豆瓣评分8.6

 

《黑天鹅》可以说是集惊悚、科幻、文艺于一身的电影,它以独特的拍摄手法,以幻境的形式展现了,一位为艺术完美而精神分裂的芭蕾舞者。整个影片,感受到女主自我蜕变的心理历程,最后释放内心放荡的一面,完美呈现给观众的,充满力量、魅惑的黑天鹅。同时,也告诉我们,完美的尽头便是死亡!

 

女主为了赢得皇后,不断追求完美,但却频频受挫,一直都达不到状态,对自己不满,加上母亲的控制欲,使之想逃离。恐惧、焦虑、不满、压力,彻底黑暗面,带来了极端的负能量。

 

在自己一个人时,欠缺安全感,内心极度恐惧。而且伴随黑暗、阴影、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感到一种强烈压抑、冲击感,使人害怕,恍惚,不知如何是好,当欲望不足以支撑信念便有可能走火入魔,精神分裂。

甚至在内心十分压抑,无法释放,无人诉说,无法排解的过程中,导致可能分化另一个人格来帮助自己承受结果。

 

女主妮娜一直在与内心的阴暗的自我在挣扎斗争。而我们本人,又何尝不是呢!

 

人的本能里就有攻击性。大量的攻击,愤怒、不满!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式去表达它。但如果这种强大的能量,无法释怀和转化,那可能会被毁灭。

 

完美是不存在的,追求极致完美的人,大多内心会是痛苦的。因为求而不得,如果欲望支撑不了信念,可能就被扭曲,甚至被毁灭!

 

看完电影,我觉得女主妮娜,因投入或没有调节好自我情绪的状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或相关方面的医师,是有可能得到缓解和解决的,以及所爱之人给予的正常的,和她很需要的爱~不然自己无法“走出来”,只能“困死”自己。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黑天鹅》妮娜的艺术爆发为何伴随着躁郁症?
 

              

精选影评回答7:
▷ 来自答主:曹怀宁
▷ 影片推荐:《完美陌生人》-豆瓣评分8.5

 

手机,这个现代的潘朵拉魔盒一经打开,就让三对夫妇的情感面临崩溃、七个好友面面相觑下感觉对方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令关系崩毁的基本上是感情的出轨,这也是各大影评推荐影片时选用“已婚的不要看”这样噱头的原因。

 

很多人看完片子后叨叨:“这背后的一切都是人性”。

 

也因此,片子的结尾变得十分耐人寻味:月食之后,之前发生的一切都烟消云散,潘朵拉的魔盒仿佛从未开启过,大家和和气气地分了手,互道再见。导演在这里给了观众一个选择题:你是要真实却无比痛苦的崩毁,还是虚伪却暗藏忧患的和气?从文首提到的“已婚的不要看”这句宣传辞中,我感觉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后一个选择。

 

但在我看来,选择前者虽然痛苦,但也许这才是通往新生的路。

 

我想,获益最深的应该要算艾娃,她不是不明事理,只是之前她一直在坚持自己旧有的行为模式——因为本质上,她不相信除了控制与反控制,这世界上还能有真正平等的相处,温和的、无条件的关爱,这是她不曾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的。可这天晚上,她在自己丈夫对女儿一番深情款款而又睿智体贴的话语中(这也是影片最令我感动场景)看到了这个真实的天堂,天堂其实一直在她身边!

 

人的改变难就难在让他发自内心地相信一个之前从未相信过的事实,但一旦他相信了,改变也就已经潜移默化地产生。艾娃一个晚上见证了幻想天堂的破碎(科西莫脚踩三船,给三个女人买首饰),真实天堂的存在(丈夫对她的深情和为家庭所做的努力),她从背后环绕住罗科紧紧拥抱他的镜头,让我相信那个潘朵拉盒子里的希望也随着灾难同时飞了出来。

 

其实,这个神话的隐喻正在于此:希望往往伴随着苦难同时降临,如果你拒绝了痛苦,那么你可能也就同时拒绝了更好的未来和更多的可能。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完美陌生人》中三对夫妻的爱情缺少了什么?
 

              

精选影评回答8:
▷ 来自答主:刘桔子psy 
▷ 影片推荐:《Her》-豆瓣评分8.4

 

人机恋,设想如果在AI比较初期的时候,可以满足一个人的自体客体需要(镜映-建立维持自尊感,理想化-安全感、平静和抚慰,孪生-与他人相似的感觉)。

 

有一个“工具人”能全面地听从你,以你满意的、理想的方式回应你,比如说可以随时随地以让你舒服的方式安慰你,鼓励你,夸赞你,共情你,配合你……不会有自己的个性和期盼,不会不符合你的预期,这会让人很舒服满足。

 

其实,满足一个人的自体客体需要,一般来讲,是幼年时期父母的功能,以及在治疗中,心理咨询师也会承担这样的功能。但是,在执行这种功能的时候,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咨询师),会给对方一些“恰到好处的挫折”,这让对方能慢慢学会自己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同时学会尊重他人作为独立个体也有这些需要。

 

但在比较低能的人机恋中,AI可以全面满足你的这些需要,作为一个没有独立意识的存在,很难以给到你恰到好处的挫折,这样就很难让人有机会去学会自我满足,以及尊重他人。人在这其中,会像一个襁褓里被照顾的婴儿一样舒适,但难以自我成长。

 

如果机器人恋人突然消失或背叛,那婴儿就变成了弃婴,可能会造成自体全面崩溃、破碎,是非常受打击的体验。而且,和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存在交往,刚开始可能还很理想化,到后期可能会索然无味,还不如养狗。

 

所以,人终究还是要“回到三次元”,和一个独立的个体相爱,学会去尊重他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自己能给自己安抚,以及坚实的恋人能给你一些安抚,这是坚实的有保障的需求满足,不是虚假的、全面依赖外界的、会随时崩塌的。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如何看待《Her》当中人机相恋的爱?
 

              

精选影评回答9:
▷ 来自答主:多向
▷ 影片推荐:《小丑》-豆瓣评分8.7

 

这是俄狄浦斯情结吗?

 

不,我认为这还不足以称为"俄狄浦斯"。

小丑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快乐过”

小丑一直被他的母亲控制着,并没有对母亲产生真正情感上的依恋。

最终小丑杀死他母亲就可以看出。

实质意义上,是他终于摆脱了母亲的控制,还有母亲的无聊幻想。

 

母亲——以爱为名,对小丑进行控制。

仅没有保护好年幼时的他,对他正遭受的伤害不管不顾;甚至让自己一直活在“他一直都过得很快乐”的幻想里,逃避着没能尽责保护好自己孩子的残酷现实。

 

爱。

是的,是爱。

内心缺失爱的小丑,被生活所压迫。

被"亲人"伤害、控制。

因为爱的缺失,这才使得他走上了绝路。

 

我认为《小丑》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意义是——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些人活着已经够痛苦的了,请不要再加深他们对生活的绝望。

给他们给予更多的爱与关怀。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上还有希望存在。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怎么看《小丑》与母亲的关系,俄狄浦斯情结?

            

精选影评回答10:
▷ 来自答主:文玟
▷ 影片推荐:《少年的你》-豆瓣评分8.3

 

为什么陈念找小北保护自己?

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陈念的观念个性,陈念的经历,和陈念单一的社交关系。这促使她有了这样的决定。

 

关于观念个性:

有人说,陈念不相信警察,且对小北产生信任才有了这个决定,但这只有一部分是对的,

陈念并非不相信警察,她第一次看到小北被打的时候果断报了警,说明她的内心充满正义,希望正义的一方保护弱者,而且她有非常坚强倔强的个性,学校里她坦诚自己不需要朋友,在门外追债的人就要破门而入之时,她没有将事情告诉妈妈。

 

关于经历:

 

 当自己被迫躲到垃圾桶里,这是一种极端糟糕的体验,那时的情境下她拨打了警察电话,对方没有及时接听,再听到警官的回复电话时,她面临的威胁暂时解除,她想到自己这时告诉警官自己发生的一切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有了第一次报警的经历,她更多觉得报警给自己带来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还会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劳师动众,她一时间想不到万全之策,只好自己想办法,且此时她也不能回家,因为欺凌者们正在她家等她。于是,她只能寄希望于小北。

 

关于关系支持: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大家报团取暖的特点虽然突出,但真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靠自己解决,陈念深谙这种处事之道,故而她无意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此时遇到困难时,在校外偶然认识的小北变成了她可以寻找的唯一支持。

 

第二次出现在小北家里,就是陈念放弃报警,从垃圾桶出来后,她可能接受对方对她有非分之想的行为,但她仍然愿意相信他,说明陈念在在以另外的方式妥协。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少年的你》中陈念为什么选择小北保护她

              

精选影评回答11:
▷ 来自答主:陈文心
▷ 影片推荐:《心灵捕手》-豆瓣评分8.9

 

这不是你的错。”之所以有力量,因为通过这句话去掉了威尔心上的“内疚、自责、向内攻击的”石头,让一位自暴自弃的数学天才重新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我有一位来访者,小时候跟弟弟一起在公路边玩耍时,弟弟不幸被高速行驶的汽车撞死。虽然家人没有责怪他。但他始终认为弟弟的死是自己的责任。他一直活在内疚和自责中。长期失眠、多梦、焦虑。在一次催眠治疗中,他又重新回到当时的车祸情境中,失声痛哭。我在他哭声降低的时候,轻轻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你还是个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还是个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还是个孩子!”当把他从催眠中唤醒以后,他顿时感觉到轻松许多。他告诉我,这一句“这不是你的错,你还是个孩子”最有力量,好像让他放下了多年来压在他心底的石头。

 

“这不是你的错。”这句话的力量来自于共情,来自于理解 。

 

共情是一个咨询师最基本的素养。共情还有助于我们处理、解决各种冲突,包括夫妻冲突、邻里冲 突、洲际冲突、国家冲突等。因为共情能够扩大我们的感知能力,让 我们能够真正理解我们遇见的另一个人或组织是如何想的。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心灵捕手》中“这不是你的错”为何感人?

 


精选影评回答12:
▷ 来自答主:塞西莉莉
▷ 影片推荐:《搏击俱乐部》-豆瓣评分9.0

 

很多人提到说泰勒、玛拉、甚至鲍勃都是男主人格分裂的产物,这点我是认同的,不过我觉得所有跟男主是一伙的人,都像是他人格分裂的产物,又或许后面发生的一切故事,都是男主在某次终于睡着之后做的一场非常长的梦。

 

男主最后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让自己的两个人格和解了,如果算上玛拉的牵手那就是三个人格,但最主要的还是懦弱的他和泰勒的和解。

 

自我牺牲意味着他看透了自己天真和懦弱的一面,接受了泰勒是他自己的事实,虽然后面没有再提,但我觉得他可能也接受了“他的内心是真的想把大楼炸掉”的真实想法,所以最后他没有再去阻止爆炸,而是观赏。

 

关于玛拉这个人格,男主曾经提过他的父亲,可没有提到过母亲,他是怎么长大的?他母亲有没有一直陪伴他的成长?

 

这点剧中没有提到,但我觉得从他的第一人格的懦弱,以及对父亲执着的恨意,对父亲认同他的期待,和他一直在回避男女关系这几点迹象可以推测,他母亲有陪伴他成长,而且对他相当控制,包揽一切的那种,但最后却离开了他(从泰勒说给父亲打电话问他该做什么推测),但她跟所有被抛弃的女人一样,充满了怨恨,经常对着儿子抱怨丈夫,同时又期待儿子能替代丈夫照顾她。

 

所以说,男主的心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不负责任的花花公子父亲,充满怨气的母亲却对自己非常控制的母亲,最后导致他活的像行尸走肉一般,为了寻找存在感产生了人格分裂。

 

人要长大总是要抛弃自己的天真,对于男主来说,无论是懦弱的他、还是强大的泰勒,其实都是天真,是二元对立,他们看似差别很大,但都是为了内心真实的愿望,一个是退让和回避,一个是暴力面对。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搏击俱乐部》:如何与自己的不同人格相处?

              

精选影评回答13:
▷ 来自答主:张仁军
▷ 影片推荐:《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豆瓣评分9.2

 

《大话西游》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有创意的经典爱情悲剧,也可以说是周星驰先生的一部分情感表达,内心对某人的感情通过电影剧情被投射了出来,可以说是一部让人笑着笑着就流泪的佳作。

 

这部电影我看过很多次,都记不清楚到底是多少遍了,每次看都是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明明那么相爱的两个人却无法在一起,明明两个人距离很近却无法相拥,明明是一部欢乐的喜剧,却偏偏让人热泪盈眶,或许这就是周星驰先生的魅力所在。

 

影片结尾的那句话“他好像一条狗啊”,可以说是在对之前的故事情节做的收尾,也可以说是导演内心情感的表达,一方面是那个不能爱打扮的古里古怪的齐天大圣,另外一方面是那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夕阳武士,相比之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夕阳武士更受欢迎,而齐天大圣则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接纳认可。

 

这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心的两种自我的呈现,齐天大圣更像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一个拥有远大理想抱负的自己,只能远观而不能靠近。另外一个则是一个普普通通敢爱敢恨的夕阳武士,有自己的生命和感情,更加让人感觉到亲切。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如何理解《大话西游》那句他好像一条狗啊?

              

精选影评回答14:
▷ 来自答主:烈日灼心。
▷ 影片推荐:《小王子》豆瓣评分8.2

 

我觉得对于小王子而言,狐狸和玫瑰是两种不一样的存在。

 

先说说玫瑰吧,在小王子离开星球之前,他的眼里,心里心心念念就只有这一个玫瑰,每天给他浇水,谈心,极尽呵护。

那个时候的小王子很孤独,所以常常坐在星球里看日落。但是好歹有玫瑰。他们是孤单星球里的唯一伴侣,彼此依靠。

 

小王子来到了地球,遇到了狐狸。他们在沙漠相遇,狐狸主动要求小王子驯服他。

 

狐狸说:“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骇,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只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虽然这是一本童话书籍,可是我怎么从中读出了爱情的意味。

玫瑰相当于初恋,像心头里的白月光,即使小王子遇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还有小狐狸,可他仍旧在心底里记着它那罩在玻璃罩里的玫瑰。这份情节或许是因为沉没成本谬误的心理效应-付出越多越难割舍,或者是连同怀念过去时光的同色,或许是第一个倾尽所有去关爱的事物所以想记住。

 

而小狐狸却是给小王子带来转变,带来幸福的人。小狐狸才是最适合相伴的;或许小王子心底还记着玫瑰,但是他不会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奔会他原本孤单的星球。在那里没有他留念和喜爱的一切。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对《小王子》来说,玫瑰和小狐狸哪个更重要?

              

精选影评回答15:
▷ 来自答主:白帽子
▷ 影片推荐:《胭脂扣》-豆瓣评分8.4

 

我想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十二少是否辜负了如花的一片真心,一片痴情?”

 

至少,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我认为,这实在算不上辜负,两个人,两颗心,两种情感,哪一个不是跳跃鲜活的?

 

我们不能把爱情关进自我的占有的笼子里,我们也不能想当然地说“我给了鸟儿安定的生活,不惧风霜雨雪,不怕敌人和猎枪,这有什么不好?我给了它足够三生三世的粮食,不需要它奔波劳碌,冒着随时可能死亡的生命危险,只为了一口吃食,这有什么不妥?”

 

第二个问题:十二少被救而选择生,有什么寓意吗?

 

我只能回答,“相爱没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或者“我以为我的温柔,能给你整个宇宙,我以为我能全力,填满你感情的缺口,专心陪在你左右,弥补他一切的错。”

 

现实如何?

 

回答是“他让你红了眼眶,你却还笑着原谅,原来你早就想好,你要留在谁的身旁。”

倘若一定要说出寓意,恐怕就是: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没有一直到老的爱情。

 

即使真心相爱,离别和破裂也是爱情和婚姻中不可避免的种种可能之一,就如同预置在我们身体里的癌细胞一样,是相安无事,还是惹是生非,夺人性命,这不是我们一定能避免的,只是,我们可以相对注意,相对延迟,相对地让这种癌变尽可能地不发生,少发生。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胭脂扣》里十二少最后被救活,辜负了如花?

              

写影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站在不一样的角度,用自身的角度和经历去解构电影,不仅能记录下自己当时的触动与情愫,还能得到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思考。

 

感谢各位喜欢电影、喜欢心理学的影评答主,因为有你们的积极参与,第一届答疑馆 · 影评大赏活动收获了200+书评回答,圆满落幕~

 

我们下次再见!

 

※ 点击进入心理影剧院,查看更多影评相关问题:

https://m.xinli001.com/qa/cantonal/cantonal-index?cantonal_id=111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