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5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绘画分析绘画分析

纹身是一种象征符号

简介

Tatto(纹身)一词来源于波利尼西亚语中的“tatau”和“Tohu”,tatau的意思是被殴打的感觉,Tohu的意思是黑夜之父,即,创造了世界上所有绘画者的黑夜之父(Salamone,1994)。

从史前时代开始,纹身的作用有:
  1)恳求众神保护自己免受恶魔的伤害;
  2)识别身份;
  3)通过共享流行的纹身符号,赋予群体归属感;
  4)咒语或护身符;以及,
  5)医学中的许多其他目的。

我们知道青春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就是抑郁和原初爱欲客体的变迁,而纹身与这种极其脆弱的青春期有着某种关联,

本文基于临床调查,研究了纹身手术对青少年身体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其他年龄群体的影响。我认为,纹身揭示了一种伤疤,这种伤疤与我们文化中异常父母的铭刻(inscriptions)问题有关。

 

发展

铭刻是一种“象征性符号”(Catz 2011)。铭刻的创造过程也是在一个潜在空间哀悼/解读父母的过程。无论衣服、配饰还是纹身,这些着装都是一种重要的符号和象征。正如Galeano所言:“上天,把整个世界画在了我的身上。”

Garma(1961)观察到,这种和父母有关的铭刻有个特别有趣的情况,即,这些纹饰无论是图案、衣服还是纹身,都是最原始的艺术的特征。

史前母亲创造了人体纹饰,其目的是在孩子出生后继续给予子宫内生活时所能给予的一切神奇支持。他们在婴儿的身上涂上植物染料,以保护孩子不受野生动物的伤害,同时根据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情景对他们进行包扎和覆盖。

对于不再需要母亲保护,而是需要独立成长的个体,在他们人生的不同的阶段,必定早已被编排了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在此背景中的找到青春期独立仪式的起源,并且能够在这种仪式的创造过程中发现这些“符号”。

精神分析在研究青春期的过程中发现——青春期最深层的意义之一就是对过去的暗示;更确切地说,青春期携带着从母亲过渡到父亲之旅程的符号。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以此方式,纹身创造性地成为一种语言以外的文字。

在我看来,不同类型的纹身是一种(在皮肤上得以转化的)无声的存在;纹身在探索的语境中拥有了真实的本体,无以辩驳地表达了社会文化决定论和至少与三代人有关的奇特历史之间的立场。

我们可以推测,由于父母的缺陷,当前的精神传播过程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遭受到严重的干扰,要么是因为没有象征性的铭刻,要么是因为后代人一直希望克隆的祖先是一个超级存在。

我认为,这些个体通过身体行动来表达自己,并与(决定了主观性构成中的特殊特征的)环境不断互动。纹身因此作为证据获得了相关性,这是一个需要破译的信息,不仅包括时尚或装饰,在这些信息中,文字将会让位于占据了一席之地的图像诉说的千言万语,如果我们愿意去寻找它们的话。 

结论

本文对纹身进行了讨论,纹身作为哀悼父母过程中的“象征性符号”(Catz 2011),是一种重要(和必要)的伤疤和/或对意外的哀悼。它们出现在所有年龄和所有文化中,或者是皮肤的保护符、护身符,或者是通过承受疼痛来体会强大的一种方式,纹身的疼痛可以将遭受的其他疼痛降到最低。出于将历史铭刻在身体上、并以此消除历史记忆的需要,作为追寻永恒贡品的纹身是象征性哀伤所在的地方。

这种从重复到创造的艰难过程,让这些哀伤可以被看到,因为在纹身成像背后所定义的一些东西,可以用不褪色的墨水书写,这些东西不仅要求我们发现并重新创造它,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刻出来。

因此,我们所说的“符号”指代了这样一种过程,即,通过繁杂的皮肤图案和各种干预,打开了产生心理冲突及其可能发生转变之时所必需的心理表征方式。

纹身呈现了一种(需要表达之物的)缺席,而这种行为的表达形式和所有人类的作品一样,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之一。

可以说,在这个精神分析与艺术共享的主观性空间之中,以及一个充满爱与残忍的装饰艺术空间之中,性与死亡的形式与意象在变迁中相互作用,使得无穷无尽的建构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变换其模样。文章转载自心理学空间。

References

Bion, W. (1966) Volviendo a Pensar, Buenos Aires: Paidós, 1977.
  Catz, H. (2011) Trauma on the skin. Tattoos: from deadly scars to Symbolizing Marks, Journal-Book published by the Argentine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2011, No 4.
  Dejours, Ch. (1989) Investigaciones psicoanalíticas sobre el cuerpo-supresión y subversión en psicosomática. Buenos Aires: Siglo XXI editores, 1992.
  Freud, S. (1901) Childhood memories and screen memories, In 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S.E. 6.
  Galeano, E. (2008) Espejos: Una Historia Casi Universal, Editorial Siglo XXI (2008). Lutenberg, J. (1993) Repetición, reedición-edición. Rev Asoc Psicoan Arg, Special Issue.
  Salamone, L. (1994) El tatuaje, una mirada encarnada, In La Prensa, suplemento profesional, December 6, 1994, p. 14, quoted by Calderón Silva, L.G. (2014)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