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2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公司新闻

蔡劲林老师接受《民生大参考》采访:经常刷“社交” 竟然会抑郁?

随着社交媒体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取代,很多人都对其产生了心理依赖。新生代们从小就被社交媒体包围,每天最多的时间都交给了社交软件,有事没事都得刷一刷,渐渐地,放松变成了放纵,就好像把零食当成了主食。很多年轻人也在感慨,刷手机的确能得到放松,但这种快感很快就被更强烈的空虚感给笼罩了,越刷也越觉得没啥意思,久而久之还挺失落沮丧的。对此民生频道节目记者专程采访了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知名专家、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老师。希望蔡老师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点评,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每天刷社交网站3小时以上会抑郁。”您怎么看呢?

蔡劲林老师:人们长期滞留在社交媒体中,确实会对人的情绪产生消极影响,风险有很多。第一,多数人在社交媒体中发的消息,都是消极的,会把工作和生活的不满,发泄在朋友圈中,有可能会得到别人的支持。第二,发朋友圈的时候,都期望得到别人的点赞和支持,但是大家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所以当你发送的朋友圈消息,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时,也会增加内心的失落感。第三,通过文字表达情绪和交流,容易产生误解,同时表达也比较片面,没办法真正的饱满地表达,也会导致情感没办法真正宣泄出去,渴望的情感交流也没办法实现,所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消极情绪的增加。

记者:您有什么建议吗?如何消除这种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感呢?

蔡劲林老师:这也反映出现代人更倾向于使用电子信息类的社交方式,而忽略了线下社交。其实我更建议线下实际的社交,比如和朋友聚聚餐,喝喝酒或者一些小型的聚会,比如说玩玩游戏,看看球赛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共同参与活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多一些,甚至肢体的动作也会增加,才能更好的获取情感上的交流,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第二,建议增加一些线下的运动,或者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比如说打打球,唱唱歌或者是画画,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可以帮助我们把情绪转移出去,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更直接的体验生活。社交媒体也是可以利用的,但是不能完全沉浸在里面。第三,在人群中情绪的表达应该更直接一些,所以要经常了解自己的情绪活动,利用自己的理解,更直接的表达出来,找到更适合倾诉的方式,比如说哭啊,笑啊,能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宣泄。

记者:有人会认为通过社交媒体而获得的满足感是及时、片面的,您怎么看?

蔡劲林老师:是这样的,人之所以沉迷于社交媒体,主要有这几个原因。第一,现在的人变懒了,社交媒体获得信息更为便捷,社交媒体有别于日常的交流,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二,社交媒体获取的信息更为丰富,可以使用文章、图片或是短视频来表达。而人与人实际的交流中,是没有办法使用这种方式的。所以人们也会越来越依靠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和实际的交流也是个有利弊,我们可以使用社交媒体,但是不能过于依赖。

记者:社交媒体中获得的成就感,能不能抵消这种消极的体验?

蔡劲林老师:人之所以会获得满足感,是因为我们把自己获得的成绩在社交媒体中公布,能够获得大家的点赞和支持,似乎就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社交媒体中,当你的情绪获得别人的关心和支持时,确实会获得满足感,但是这种满足感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可以获得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也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受也会更实际一些。所以还是建议年轻人脱离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更多的参与到实际获得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本报道于2019年9月17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播出,视频链接河南网络电视台直播

  http://www.hntv.tv/live/index.shtml详情敬请关注!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